20120817

有關愛與死以及毀滅──試讀六月雪

有關愛與死以及毀滅──試讀六月雪

  「我的心已經被奪走了。我沒辦法再喜歡上任何人……即使我想嘗試。」
  /
  「怎麼不可能。」

  《六月雪》整篇瀰漫著一股傷感的氣息。裡面講述了保羅、艾恆、文森三個人的的故事。看到艾恆就會感覺到有些人的天賦真的是上天賜予他的禮物,但我想說的並不是這個所以跳過。在一段感情中沒有誰會更傷害誰吧,當投入了以後我們會被一些情感上的因素被障住──例如保羅。他太能控制自己了,以致於所有的疼痛都留給自己,不斷的內心戲,卻沒有辦法更進一步,觀察入微,所以才容易想得太多。艾恆敏感、脆弱、纖細,所以他容易被自己給毀掉,容易陷入情緒裡,這是標準的藝術家的模本──內心充滿各種不安與瘋狂,隨時會陷入自我毀滅的倒數計時,但他透過創作將作品做為思緒的載體並且令其誕生。至於文森,我到看完還是覺得他是個很有趣的角色,絕對不是因為我看到後面根本就忘記有他的存在,而是在最後的那一段描述,我主要的焦點是聚焦在在「三個月了」以及「怎麼不可能。」這兩句上。我想人與人之間就是這樣,來來去去,所有人都是所有人的過客,即使停駐,即使在心中/肉體上留下了甚麼,最後終究是要離去的。生/死,來/去,聚/散都是如此。沒有誰能夠真正的留下誰。我在這邊要提到一句我很喜歡的台詞:「我無法割下我的左耳給你,你也無法給我你的心。」第二喜歡的台詞是:「人類所能眺望的極限也不過是自身的死亡罷了。」

  感情。尤其是愛情。本來就是心/魂的互相授予。所以我們才會對彼此如此牽掛。

  ──既然提到台詞,那就再提一下p.67第一行:「保羅感覺自己的胸口被某種柔軟的力量狠狠踩過」,雖然有點挑骨頭的嫌疑,但我覺得穿透/貫穿也許會比踩過更有力道也更切實一些。不過這也是我自己的習慣而已,看看就好。

  如果說愛。或者是描述這部作品,我會這麼說──這部作品是用彼此的愛及傷痕拼湊出來的。誰傷了誰已經不是重點,劇情中每一段都有個角色在流血。為了彼此。誰傷了誰呢。誰又給誰多一點的愛。誰又因為愛而被誰傷了。我不是學藝術的,所以我對這沒甚麼研究,就只是看到每一段劇情都漸漸地展現一些傷痕。關於他們的。

  我習慣這麼提起藝術。或許更多只是專屬於文學。我們透過創作,製造出各種謊言、各種不真實的不真確的,說遍了所有抽象的、也許不可能的,都是為了更貼近真實,更進入所謂的美裡面。在接受美學裡面有提到,一個作品是如何抓住我們的心,也許就是這麼回事。《六月雪》透過這三個人的故事寫出了有關藝術家(或者是有著藝術家氣息)的愛、傷,以及心裡拉鋸。

  最後我要問一下,這不太正經不要理我沒有關係。有關於p.94第五行開始:「文森則是這篇小說中的禮物。這個角色的概念來自於天使,原本就是希望藉由完全的第三者來點醒深陷自己的思緒中數十年的保羅。」我有疑問的是,保羅跟艾恆相遇的時候幾歲?因為我沒有看前作,應該也二十好幾了吧,他數十年前可以有體力跟艾恆那個那個,數十年後居然還有體力跟文森那個那個。這……

  對不起,不要打我(跑)。
  那麼就這樣吧。
  謝謝你令我看到好作品。

沒有留言: